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近一半的美国人无法负担400美元的意外开销,美国梦的另一面?

近一半的美国人无法负担400美元的意外开销,美国梦的另一面?
April 18, 2022 华人日报小编

贫穷而勤劳的美国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向富裕,这是美国立国的初衷。而今天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努力工作,而是通过不正当的商业行为,或者出生在了“正确”的家庭。

美国梦正在破碎,美国人正在失去自己的储蓄和住房,中产阶级正在走向消亡,阶级固化将成为美国的新常态。

小政府、大社会、放松管制、新自由主义经济。这些概念充斥了美国学生的教科书,可遗憾的是这些理论正是今日美国悲剧的始作俑者。

——斯蒂格利茨《美国真相》
美洲中国队

最近刚刚拿到美国诺奖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的新作《美国真相:民众、政府和市场势力的失衡与再平衡》这本书。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美国社会也堪称主流的经济学家站出来批评美国社会的现实,揭露不受管制的金融和不受约束的市场如何造成了美国今天贫富分化、创造力和社会活力下降,乃至多数美国民众正苦苦挣扎于生存的这一事实,实在是让人感慨颇多。
美洲中国队

于是,对比这个残忍的现实,再一想到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和不少民众依然简单将自上世纪80年代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一手促成的新自由主义或称“供给经济学”(一种主张放松管制和减免税收将会解放和激励经济动能,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从而提高全民收入的经济理论,取代了原本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奉为圭臬,忽略客观现实,片面鼓吹今天中国的许多问题是政府过度干预市场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放松金融和市场管制,甚至相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发挥全部的作用让市场中的一切问题得以解决的这种观念,不但已经过时,而且在今天看起来已经显得过于愚蠢和危险。

华人日报

毫无疑问,一个健康有活力的市场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新自由主义所推崇的绝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其实无论这种号称科学的理论在学术上是如何完备,在论点上是多么地正确,资料数据看起来是多么地令人信服,但现实世界中的市场运作方式却完全不是新自由主义者们理想中那么回事。可以说,这些理论只不过是一个建立在推理和想象之上的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现实政治、经济条件的支撑。而这套经济学理论在里根和撒切尔及其支持者那里扮演的是一个“有益的愚人”的角色。而今天世界上推行新自由主义的国家中所发生的去工业化、经济活力下降、贫富分化急剧扩大、金融寡头和利益集团独大、政治极化等现象都表明这套理论实质上已经破产,世界并没有因为遵循所谓的自由市场万能理论而变得更好。

美洲中国队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论点是所谓的“涓滴效应”,这个论点认为随着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会释放巨大的经济效能,生成巨大的社会财富,而社会财富的增加会使得下层社会和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也能享受到巨大的好处和收入的增加。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资本家吃肉,我们喝汤。

但事实是社会财富的增加并不会自动导致所谓涓滴效应的发生,在金融资本取代工业资本的时代,由于金融业所需雇佣的人数远远少于产业资本,所以金融资本赚取的超额利润既不会带来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反而会导致由于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掠夺而产生的生存成本进一步上升,贫富分化急遽扩大。

而在事实层面上,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竞争单位的全球化进程当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理念也被证明是难以落地的。几个例子就可以说明政客们口中的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是多么虚伪。

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违反它一手促成的《关贸总协定》,在国内收紧乳制品和农业配额,向本国农业提供高额补贴。而在新自由主义已经推行了20年后的2002年,几乎一半的美国农业收入来源于政府补贴。而美国事实上也从未停止过对其国内的如高科技、航空航天、武器、农业等领域的产业补贴政策。再比如,上世纪美国通过1985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卢浮宫协义》迫使日本经济投降,吹大其泡沫经济,致使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留给日本一场金融灾难,从而使日本经济再也威胁不到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美国盛行的是日本威胁论)。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斯蒂格利茨是怎么看待这种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他指出:“多年来对经济学的研究经验告诉我,许多保守主义者的意识形态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单纯依靠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便可以驱动经济(健康)运行,——这种如宗教信仰一般对于市场力量强大程度的笃信,并没有任何理论基础或科学数据作为支撑。”“里根在1981年所采取的减税政策为美国开启了一个黑暗时代,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经济增长趋于迟缓,社会公平问题日益恶化。”

在书中斯蒂格利茨进一步强调:自大萧条以来,美国富人阶级所拥有的财富从未在国民收入中占据如此高的比例。杰夫·贝索斯(亚马逊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这三位最富有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甚至多于整个美国下层阶级财产的总和(2017年数据)。

而更令我没有想到的一个数据是,书中提到,40%的美国人(约1.3亿人,美国总人口3.3亿人)无法负担哪怕400美元(约2400人民币)的意外开销,无论是他们的子女罹患疾病还是汽车遭遇抛锚。

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中产阶级就在持续遭到洗劫。众所周知,美国的房价极其昂贵而且一直在增长,一个美国家庭需要支付其收入的40%以上去负担他们房子的按揭贷款,而其他的生活成本,如房租、车辆、医疗保险、学费等负担也非常沉重,这一切造成美国社会大多数人依赖信用卡生活,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出现任何问题,比如失业或者遭受疫情的冲击,他们就无法负担房贷、房租和信用卡欠款,从而被迫流露街头。
美洲中国队

08年金融危机之后,数百万美国家庭因为无法负担房子的按揭贷款而成为无家可归者(homeless)。今天即便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里也经常可以看见带着自己仅有的家当睡在街头和地铁里的无家可归者。

据常年居住在纽约的一位经济学家说,现在纽约市民如果出门是不敢乘坐地铁的,因为里面挤满了因为没有任何隔离条件而感染了新冠和其他传染病的无家可归者,而这些人仇恨纽约市民,他们极有可能抢劫和伤害别人。

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这意味着你必须要拥有一辆车用来代步,如果你想要出去上班工作的话,而现在美国许多服务行业所开出的工资基本不足够让年轻人购买和保养一辆车,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出去工作,而是选择依靠政府的救济来生活。

美国的种族和性别歧视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之后,在美国人为消除歧视而斗争的半个世纪之后,在奥巴后当选美国总统的后黑人时代,女性的平均工资仍然只有男性的83%,黑人男性的工资仅为白人男性的73%,西班牙裔男性的工资仅为白人男性的69%。

不能乘坐公共交通,这意味着你必须要拥有一辆车用来代步,如果你想要出去上班工作的话,而现在美国许多服务行业所开出的工资基本不足够让年轻人购买和保养一辆车,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出去工作,而是选择依靠政府的救济来生活。

美国的种族和性别歧视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在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之后,在美国人为消除歧视而斗争的半个世纪之后,在奥巴后当选美国总统的后黑人时代,女性的平均工资仍然只有男性的83%,黑人男性的工资仅为白人男性的73%,西班牙裔男性的工资仅为白人男性的69%。

美洲中国队

这些富豪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男性,而他们拥有的经济实力相当于中国、印度和非洲所有人财富的总和。

斯蒂格利茨提到两种发家致富的途径,一种是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另一种是从他人手中攫取更多的财富。但实际上,仅就积累财富而言,最便捷的成为富人的方式是通过继承。《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将这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极端不平等现象概述为世界已经倒退回19世纪的“承袭型资本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有些不好懂,中国国内的网友给翻译成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称呼,叫做“拼爹资本主义”。这意味着如果你想在今天的世界上活得不错,那前提是你得有一个有钱并且给你花的爹。

斯蒂格利茨表示,在这个意义上,21世纪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世袭制的富豪统治的国家,它正在演变成一个为了1%的人而存在的国家——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只为那1%的人而存在,也被那1%的人操纵着。

股神巴菲特,这位传奇的亿万富翁投资者说:“一场阶级斗争正在发生。没错,我所在的富人阶层发动了战争,而我们也正要取得胜利。”

而几乎所有这些超乎想象的财富积累,并不是如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宣称的是通过所谓企业家精神和拼搏而得来的。斯蒂格利茨提到:不能将国家财富与特定某个人的财富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企业利用市场势力对消费者和员工进行剥削,这种财富积累就只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不会增加国家的总体财富。而这种不受控制的超额利润被称作经济租,谋求在市场中的特权而获取财富的方式被叫做寻租。

美国金融史学家迈克尔·赫德森指出,美国的Fire部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并不是通过提高生产力增加财富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而是通过操纵房地产、金融产品的价格的方式收取高额经济租金从而使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他称美国这种坐地收租而不是创造真正的国民经济增长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已经使美国社会倒退回一种新封建主义。在封建地主时代,那些不干活的地主贵族正是通过圈地收租、放高利贷的方式让自己能够过上一种奢靡的生活的。而这种经济租会不断掏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这正是为什么曾经的资产阶级要发动革命推翻古老的封建贵族经济的原因,而今天美国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大旗之下却使自己的重新回到了新封建主义的樊笼之中。

但是今天中国社会依然有不少人不愿意睁眼看看世界,不愿意面对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破产的事实,一个我很欣赏的自媒体作者热情地称呼里根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一些新媒体文章公然为贫富分化严重的美国社会辩护,称:哪有什么社会财富,所谓的社会财富其实都是美国企业家靠辛苦打拼挣来的。按照他们的逻辑,那些因为私有化而落入私人资本集团之手的自然资源和土地,都天然是归属于企业家财富?那些因为经济寻租而获取的超高额利润也是天然和正当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从前为什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抗争?为什么要从贵族老爷们手中夺回原本属于全体国民的土地和资源?从前的贵族统治的社会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地狱一般的世界,那未来由少数不劳动的富人占据大量社会财富的世界是不是也会重新变成地狱?

混淆了产业资本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的进步而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和金融资本通过无中生有的把戏将其他人的财富据为己有的方式而带来财富增加这两种不同的路径,很多人会错把政府的调控行为理解为压制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当他讲到企业家精神时,是不是该问问是哪种企业家?当说到压制自由市场的时候,是不是该问问是哪种自由市场?是谁的自由市场?

美洲中国队

斯蒂格利茨呼吁美国社会应该加以改变。他认为美国社会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经济改革首先要进行政治改革,但是他提到的很多改革方式对于今天的美国社会来说已经变得太难,至少在不改变美国政治事实上是被金钱操纵的所谓“一美元一票”制的情形之下,是很难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的。

因为国内问题难以被解决,这一届拜登的民主党政府开始重启其通过制造对抗性冲突而控制世界的策略,试图在世界各地制造乱局,以掩盖其在国内政治的失败的事实。近期的世界局势也越来越表明,动荡和不安将成为未来的某种新常态,而对于早已深度介入全球化的中国来说,如何在动荡之中不受到巨大的冲击,如何认识到当今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被意识形态性的话语所欺骗,实在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