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近半外国人要离开中国,移民公司忙疯了是真的吗?

近半外国人要离开中国,移民公司忙疯了是真的吗?
April 28, 2022 华人日报小编
In 看.世界

上海解封无期 近半外国人拟离华移民公司忙疯了

上海封城近一个月,虽然近日感染个案回落,但解封无期。为了达成社会面清零目标,上海昨起执行“九大攻坚行动”,强调只要实现社会面清零并巩固防控成效,上海就能逐步恢复常态,但未给出具体日程时间表。

上海新增1.7万宗感染个案,大部分是隔离期间发现,另有160名重症患者及24名危重症病人。市政府宣布昨起执行“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力争早日全市社会面清零。九大行动分别为社区管控行动、检测筛查行动、流调排查行动、中医药干预行动、防外溢行动等。根据部署,将会进行社区管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封控区严格“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严格实施“人不出小区”;防范区严格实行个人防护,严禁聚集。当局未明言此轮行动持续到何时。

续三区封控 巩固控疫成效

路透社早前报道,上海市设下4月20日前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对于“全市封控将会持续多久、市民生活何时完全恢复正常”,上海市政府前晚仅重申要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直至完全恢复常态”。

 

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封城期间2500万居民被迫足不出户,但严格的封控措施下,衍生无法正常就医、购买粮食等一系列问题。英国《金融时报》采访10多间移民机构,指出高压的清零政策令部分富裕阶层和中产家庭考虑移民。在上海从事移民顾问工作的陈先生表示,政府为了抵抗一个比季节性流感稍严重的疾病,“而要人民牺牲他们的基本需要”,“我们的客人选择用脚投票”。

上海移民服务公司QWOS一名员工表示,单是在本月16日就接到200个以上的移民查询。本月初微信上搜索“移民”这一关键词的数量跳升近7倍。封城期间,还出现了流行语“润学”,网民以英文run的谐音字“润”字来表达想法,着大家“能润(Run)就润(Run)”;1952年从上海赴港的著名作家张爱玲,近期也被上海人称为“跑路天后”。

移民公司单日接逾200查询

想移民的不止是当地居民。由香港福克斯传媒旗下的平台That’s Shanghai发起一份调查显示,多达85%外国人指此轮的封城令他们重新考虑在中国的未来。调查访问了居沪950名外国人,其中48%受访者表示即使不能马上走,也会在今后12个月内离开。另有37%的人表示,等到疫情结束,视乎情况决定是否离开。

早前微博上热传一段通话录音,其内容是居住在上海的德国人Ralf接到徐汇东塘居委会的电话,要求他前往方舱医院隔离。Ralf在通话中自述,第一次核酸阳性后在家等了十几天,然后被统一带走,其间去过方舱及疾控中心,但被互踢皮球,几小时后被送回了家。现在又被要求收治方舱,怒斥“这个政府就像一坨屎,整个系统糟糕、荒谬透顶”、“完全沦为世界的笑柄”。

用艾尔建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裁王炜的话来说,“即使在疫情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没有丢失过一天的信心。”

4月8日,全球制药企业艾尔建公司获得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地区总部认证。在当天第32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现场,共有2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用投资行动表明了对于中国及上海的信心。

除了8日的这场仪式,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朝表示,今年以来,上海于1月和3月先后2次举办外资项目集中签约,共签约12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39亿美元。

目前,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累计达730家和466家。今年一季度,上海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实现了逆势飘红。

生产纤维原料和服装等产品的日本伊藤忠纤维贸易(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辻贵由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集团最看重的市场,而上海不仅是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更是区域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地区总部设立在上海,为集团在亚太区的扩张创造了更好的机会。

同样把地区总部设在上海的迈羲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闵军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疗大健康市场,他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获颁地区总部以后,公司打算利用上海人才集聚、资金集聚、信息集聚、政策集聚的优势,与中国区域性医疗流通企业展开产业和资本上的合作,共同做大“蛋糕”。

作为法国最大的体外诊断公司,梅里埃于2018年把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从去年就着手准备的研发中心最近也获得了上海官方认证。

梅里埃大中华区财务总监黄咏梅告诉记者,虽然疫情对于企业的常规业务有些影响,但对于今年全年的业绩达成有信心,预计接下来能回补疫情期间的损失,“仍然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微生物检测领域对公共卫生安全发展本身的要求和期望。”

根据计划,世界500强企业贺利氏光伏80%的新增投资都将发生在上海。2019年11月下旬,该公司投资数百万欧元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创新中心,计划把在华的研发规模扩大一倍,从而为中国以及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该中心的落成,是贺利氏集团过去18个月中扩大在华研发规模的第三个项目。贺利氏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凌瑞德表示,这些投资表明贺利氏致力于开拓中国市场,并对太阳能行业长期持续增长持乐观态度。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则让越来越多的外资相信,上海的环境将越来越适合国际性企业的发展。

疫情之下,第三届进博会的筹备工作一直没有停转。4月9日,原本的线下海外路演改成线上。在首个网上海外路演推介会目的地——德国,目前已有近百家企业报名参展,其中不乏大众、宝马、蔡司、西门子等知名国际大企业,还有诸多“隐形冠军”。

德国海外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关于进博会对于德国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19年有40%的德国企业认为“非常重要”,40%认为“比较重要”,较2018年仅5%企业认为“非常重要”显著提高。

不只上海,长三角地区和其他城市也在涌入更多外资。

3月下旬,美国陶氏公司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根据协议,陶氏公司将在未来五年中对张家港基地增加3亿美元投资,以创新解决方案来满足全球相关行业和市场不断攀升的需求。

“这项投资计划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坚定信心。”陶氏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林育麟这样说。

2月17日,橡树资本全资子公司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册,成为了国内首家外资金融资产管理企业。橡树资本中国区总经理巢瀚婷表示,疫情作为短期因素的干扰,不会改变他们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看法。

还有一些跨国车企为抓住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契机,也正在中国持续增加投资和扩大产能。

比如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2日正式成立,该合资公司计划于5月内正式开业,未来将开发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纯电动车。

不同于在比亚迪丰田合资的新公司上牛刀小试,丰田在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家合资公司身上则 “大手笔”追加投入。近日,有消息传出,广汽丰田正在建设投资额为49.9亿元的第四生产线,专为新能源车型,年产能20万辆。此外,广汽丰田还将在2022年建设完成第五生产线,将投产全新EV平台下的两款SUV和一款MPV,年产能同样为20万辆,投资额为63.4亿元。

就在今年3月中旬,广汽丰田以9.19亿元拍下广州市南沙一处工业用地,将在此投建第五条生产线。未来随着第四、第五生产线全面建成后,广汽丰田年产能将由现在的60万辆跃升至100万辆。

一汽丰田今年以来也有消息传出,其正在天津筹建一座年产能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预计总投资近85亿元。新建工厂未来投产的新车型,将不限于丰田TNGA架构的概念,而是会投产基于电动化平台的产品。

对于这些增资扩产的传闻,丰田中国方面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丰田一直把中国定位在很重要的位置,针对在中国的事业加速也在探讨各种措施。今年是丰田的EV元年,丰田会加速推进在中国包括EV在内的电动化进程。

打造透明投资环境

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预期和不曾减弱的信心背后,是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这些因素是外商持续加码对华投资的动力,也让“撤离中国”成为无稽之谈。

从1月1日至今,中国外商投资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已实施超过100天。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商投资便利化持续提升,促进和保护力度加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商务部数据显示,《外商投资法》实施的第一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75.7亿元,同比增长4%,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2%,延续了平稳增长势头。

作为全球最受外资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上海历来高度重视外资企业的发展。在上海,近6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超1/4GDP、逾1/3税收、约2/3进出口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就业人数。

今年,上海相继推出了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加强投资促进32条、进一步利用外资“24条”(《本市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若干措施》)等举措。

上述最新推出的“24条”包括:建立招商引资奖励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金融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和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政府采购等。

德勤亚太市场总裁、德勤中国副主席蒋颖提出,《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框架上做了准入门槛的突破,解决了外资企业能不能进来的问题,而“24条”则更多解决企业落沪后的发展问题,比如人才如何留下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含金量很高。

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区两级领导集中走访了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重点外资企业,市政府先后召开9场政企合作圆桌会议,试图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坚定外资企业投资上海、扎根上海的决心和信心。

王炜表示,疫情期间,当地政府对于企业持续的关心和帮助,让企业对上海的管理水平充满信心。最新推出的“24条”则让外企再一次享受到在沪发展的政策红利。

于4月10日通过并施行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包含了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营造宽严适度的监管环境等十大“硬核”内容,直击营商环境优化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杨朝介绍,为了不断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全球投资者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上海还设立了“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通过中英双语形式打造全方位的共同服务平台。

因疫情防控而无法来到国内的外国投资者如何展开经贸交流?杨朝称,上海创新线上线下业务对接模式,鼓励在线招商、云洽谈、云签约,做到了“招商不停步、洽谈不停步、投资不停步”。

实际外资在中国情况如何呢?

2022年1-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9%(折合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45.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下同)。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8%和25.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6.6%、74.9%和13%。

同比被吹上天的越南呢?

据越南统计总局统计,2022年一季度越南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增资和股权并购金额89.1亿美元,同比下降12.1%。

据统计,一季度越南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22个,注册资金32.1亿美元,项目数同比增长37.6%,注册资金同比下降55.5%。增资项目228个,新增投资40.7亿美元,同比增长93.3%。外商股权并购项目734个,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02.6%。

尽管美元现在大幅升值,背后的含义很多华人却不知
现在美国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其中大部分由低收入家庭承担。而且这些学生几乎看不到他们的投资带来回报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有至少27%的学生贷款出现违约。现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出现违约,而这个数字在十年前是九分之一。如果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下一个十年结束时,学生贷款的规模将达到3万亿3000亿美元。显然,这不会持续太久。

还有,谁会忘记股市呢?自从上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尽管GDP每年保持低增长,但股市仍然不断打破纪录。股市上的许多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其总市值达到其销售额或盈利额的20到100倍。有些公司的市值比这更高,尽管增长缓慢,甚至没有利润可言。

美国的经济充斥着廉价的资金和金融泡沫,这可能让价值数万亿美元的储蓄、投资和资产灰飞烟灭。

每个人都可以闭上眼睛,自我安慰,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但实际上不会。
美洲中国队

从最近几个月的数据来看,疲软的通胀率这次拖了美元的后腿,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美国个人消费、库存以及投资方面都大幅缩水,在此背景之下,官方也无法对地方过多支出,在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之下,美国现在就出现了以个人消费下跌为主导,就业率下降等种种问题。

所以面对当前的美国经济,美国国内也想尽一切办法来振兴,一系列的刺激经济的举措的提出,听起来都挺不错的措施,然而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的。就拿美元加息来说,它对美国经济有利有弊。美元加息会吸引世界资本回流美国,促进美国经济复苏。但加息也会提升美国国内融资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
美洲中国队

全球抛售美债的行动也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中国,巴西,日本等国都开始默默行动了,沙特也不甘人下,大批量抛售美国国债,尤其是当中国的人民币和沙特以及阿联酋的货币进行直接交易,一旦美国改变不了当前的经济局势,鉴于美国当前财政赤字、这个赤字将导致公共债务负担未来10年扩大10万亿美元,因此海外需求对继续限制美国融资成本上升至关重要。一向坐享其成吃空饷的美国也走到了危机边缘。

我们知道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若是放在生活中,有这么个欠了一屁股债,势力又很大的人,与之有往来的人,正常反应应该是要注意下风险才对,但真实的国际环境却完全相反,很少有人去真正探究这一点,仿佛美国印出来的钱真的就相当于黄金似的。美国有最发达的金融体系,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金融是不直接创造财富的,他只可以将财富再分配,可以将这里的钱挪到那里,将未来的钱挪到现在,但绝对不能把100美元变成200美元。

最后小编总结一句, 美国人民永远水深火热。我国形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