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麦当劳吃饭,有个白人大妈的咖啡给错了,然后就崩了
一直在骂那个店员,骂着骂着画风就变了,就说什么 Are you from India?Thats why…
又说所有Asian Country都是这样,那印度大姐就一直在解释,我也听不到究竟说了啥
反正旁边所有人都无动于衷
碰到这种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无动于衷吗
只有红色框框的地方,才叫“温哥华市”。其余的列治文,本那比,高贵林,素里,白石等等,都属于大温哥华地区的卫星城。这些城市华人居住量也不低,尤其是列治文市。
你去温哥华的Hastings street一日游,那么你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温哥华是加拿大歧视亚洲人最严重的城市。
你坐天车去列治文,过了Aberdeen站,你再看看那儿是不是歧视亚洲人最严重的地方。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离downtown east那些流浪汉,红脖子(很少)远一点。大部分加拿大人还是很在乎zzzq的,即使心里有歧视,嘴上也不敢说出来。就类似那些地域黑的人,你觉得当面对质,这些人敢说地域黑的话么?
另外 歧视最严重的更多则是老移民,就是70,80年代台湾,南方沿海一带的移民。一副瞧不起说普通话的年轻人的样子,日常也很少有交集。哪怕是我广东朋友跟他们说广东话,也没看给啥好脸色,唉…


“不好意思,我不收中国人”——加拿大亚裔歧视严重,亚裔连给孩子找托儿所都成了困难。而加拿大去年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加拿大华人在新冠疫情之后,都遭受过种族歧视。
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城市温哥华当地媒体DH News15日报道,一位亚裔妈妈金外柯(Wai-ke Kim,音译)表示,“特别是温哥华(歧视严重),可选择的(托儿所)很少,因为去哪里申请都要排队,而且困难重重。”
金外柯在尝试了各种门路后,在朋友的建议下,在一个大型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上找保姆。
她最终看上了一条广告,是一家“无牌照的(LNR)日托中心”。金和那家日托中心通过邮件沟通。据她描述,那家机构一开始问的几个问题并没有恶意,比如孩子多大了、每天几点把孩子送过来等等。
但是金突然收到对方的回复称,“对不起!我不收中国人。”(Sorry!I won‘t take Chinese in。)
金外柯推测,那家机构通过名字或者照片,发现了她是亚裔。
报道称,和居住在加拿大的许多亚裔一样,这不是金外柯第一次遭受种族歧视。而她的故事不仅说明了(亚裔)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找托儿所有多难,还证明了对于非白人社区来说,种族依然是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个主要因素。
“我觉得,如果你是外形上能看出来的少数族裔,不经历这些(歧视)反而是不寻常的,”金外柯表示。
今年5月,一份被美国加州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引用的警察数据令加拿大温哥华名声大噪,温哥华警方在2020年立案的反亚裔仇恨犯罪数量竟超过美国十大都市之和,平均每两名亚裔就有一人遭遇仇恨事件,5月7日美国彭博社发布长篇调查报告《这是北美反亚裔仇恨犯罪之都》,加拿大《国家邮报》12日转载此文时改为“温哥华为何沦为犯罪之都”,并在副标题中注明:长期的歧视性官方信息造成紧张气氛,令仇恨在疫情中大爆发。
有些人认为不过是被骂了一句或被做了一个不雅手势,问题不大,不值得报警,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实际上警方对种族歧视报警非常重视,任何一个报警都会列为仇恨事件进行调查,虽然不一定提出控罪,但会将此事件记录在案,一旦将来嫌疑人再次有类似行为,就很可能因为仇恨犯罪被起诉。
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工作中,总会有歧视的行为发生,这在加拿大是绝不允许存在的,一个有歧视行为的人如果不受到警告,歧视行为就可能升级,最终导致犯罪。不要怕报警麻烦,这既是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其他的同胞。报警时最好能有有价值的线索便于警方查找嫌疑人,比如车牌、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如果没有这些信息,记住对方的特征、长相、肤色等等也对警方查找嫌疑人有帮助。
该男子现年47岁,名为迈克尔·亨尼西(Michael Hennesy),去年2月的一个下午,他在多伦多的公交车上碰到一名戴着口罩的中国女学生。迈克尔随即走过去对该女生发表了长达4分多钟的种族歧视言论,他宣称自己是加拿大人,对她破口大骂,侮辱中国人,并让她“从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女生举起手机企图记录下迈克尔的暴力言行,迈克尔抓住她的胳膊,想抢她的手机。法庭文件显示,女生打了迈克尔的脸,冲他尖叫,并一直拿着手机拍摄。
随后,电视台播出了迈克尔的言行和照片,迈克尔随即向警方自首,并向该女生道歉。
在将近一年多的审判之后,霍华德·博恩斯坦(Howard Borenstein)法官判处迈克尔四个月的“家中软禁”缓期一年执行,并命令迈克尔做3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
霍华德法官表明:“迈克尔的人身攻击行为虽然相对轻微,但对受害者的影响是极端的”。被种族歧视的女生无法完成学业,被迫搬家,并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