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网传腾讯阿里等大厂裁员近50%,大批中产将断供

网传腾讯阿里等大厂裁员近50%,大批中产将断供
June 23, 2022 华人日报小编

根据网上曝出的许多截图,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又要进行裁员了。只不过,这次裁员的规模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许多中产在这次裁员时,将会面临严重打击。居安思危的智慧,永不过时。

网传大厂裁员

近日,有小道消息称,腾讯和阿里近期要进行裁员,而且规模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快上了热搜。

根据阿里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爆料,确实有不少人接到了裁员通知,有人表示一些部门的裁员率将在30%以上。

一些求职者甚至在通过三轮面试之后,却被告知流程终止,人家不要你了。

有消息称,由于为了保证今年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因此上面给了指标,最终导致如今的大裁员,腾讯某些部门的裁员率将高达50%。

华人日报很快腾讯就给出了回应,中财网记者采访腾讯内部人士,得到的回应是:整体裁员比例不会有这么高。

记者根据腾讯扩招等方面一向比较保守的现实来推测,裁员比例应该比去年字节跳动的20%更低一些。

但是这一推测在向腾讯方面求证之后,暂时没有得到回应。

裁员年年有,今年特别凶

其实,互联网大厂裁员的相关话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基本上,每年都会拿出来被讨论一下。

华人日报年年哀叹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年年比以往更寒冷。

只不过,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

慢慢悠悠的寒冷,跟突如其来的强烈降温,并不能说完全一致。

背后的经济账

2021年11月,阿里发布了财报。

阿里的未经审计的2022财年Q2季报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营收2,006.90亿元,上年同期为1550.6亿元,同比增长2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3.67亿元。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285.24亿元,同比下滑39%。

腾讯2021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其营收为1423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为395.1亿元,同比增长3%;非公认会计准则下净利润达317.51亿元,同比下降2%,为近十年来首次。

最近几年,腾讯的扩张势头很迅猛,尤其是在员工增长方面。

2017年,腾讯的员工数量还不到5万人。

2018年已经超过5万。

2019年达到6万多。

2020年,员工数量为8万以上。

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有人根据腾讯财报上的平均工资以及开支情况,推测其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0万。

阿里的情况更加夸张。

2020年9月,员工数量还是12.2万人。

到了2020年年底,员工数量骤然增加到了25.2万。

当时并非只有它们两家在大规模招人,其他互联网行业也都是如此。

华人日报从去年年末开始,爱奇艺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更早的时候,字节跳动团队也在花式裁员。

如今,轮到了经营状况稍微好一些的腾讯阿里。

今年又同时遇到了各种问题。

俄乌战争和后续的北约各国与俄罗斯之间的互相制裁,导致大量外国资本涌入中国之后,又争相外逃。中概股最近几天的表现相当健康护眼。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各地爆发,规模虽然远远比不上欧美各国,但是跟中国前几个月的情况相比,上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另外,今年的房地产销售情况非常差。

根据中指数据CREIS数据显示,一月份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23.1%。TOP3的销售门槛为279.0亿元,较上年下降45.6%。

当中国经济的大头——房地产出现了疲软,其他上下游各种相关的经济就不可能有什么亮眼的数据,最终互联网行业也会遭受影响。

而当企业无法开源的时候,通过裁员来节流,减少必要开支,就成了有效的应对方法。

有人甚至吐槽说,一些部门的利润基本全靠裁员来保证。

中产之殇

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一直都是明星企业。

他们提供了不菲的就业岗位,以及高昂的薪酬,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进入其中。

不少家境一般的年轻人,因此得到了高收入,并且开始雄心勃勃地规划人生:买房,买车,娶妻,生子。

除了少数原生家庭相当优越的人以外,大部分人得到了高薪,依然需要精打细算,买房只能交首付,之后按月还房贷,以及应付家庭日常开支。

他们的日子往往过得如同绷紧的弦,每个月的工资都有非常必要的用处,基本没多少存款,在表面的光鲜背后,是极其虚弱的抗风险能力。

当面临大规模裁员的时候,这些人失去的不仅是工作,还有维持日常生活的开支所必须的钱,以及每个月的房贷。

最近,在不少互联网圈子里,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除了裁员和找工作之外,就是房子断贷。

专家点评

瑞银婚姻家事部门负责人王楠律师介绍,所谓房子断贷,就是不能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如期偿还银行借款本金和利息,那么将会产生违约责任,除了需要向银行支付本息之外,还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高额的罚息,对于断贷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断贷,将会面临银行向法院起诉的风险,银行在提起诉讼的同时一般还会申请财产保全,如冻结银行账户等。对于断贷比较严重的购房者,如果不能履行法院判决,银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房子将会被法院拍卖用于清偿银行贷款,如果拍卖之后的价款仍然无法清偿全部本息和罚息等款项,银行有权继续追偿。

另外,房子断贷之后,将会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影响个人的信用,对今后贷款和申请信用卡、甚至找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在银行起诉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之后,如果不能按照执行通知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将会被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还有可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届时对工作、生活以至于子女和其他家人都将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房产不再十分可靠

在银行看来,个人住房贷款是优质资产。

毕竟,能够买得起房的人,看似背上了“房奴”的称号,但是这个门槛非常高,很多人的收入甚至无法支持大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

而且由于首套房子的首付比例不低于30%,导致中国的买房者一般加的杠杆也不高,很难超过50%。

然而在买房者本人看来,事情就不一样了。

过去,人们一度认为,万物皆虚,只有房产是最值得信赖可以一直保值增值的投资,你永远可以信任房产。

但是现实证明,哪怕是房产,也不见得尽善尽美。

华人日报无法躺平的年轻人

在全球和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之下,除了少数超大型城市之外,其他地段的房产是否还能保值,都需要打个问号,更别提增值。

而能够增值的房产,一定会非常昂贵,大部分青年哪怕拼了老命也凑不够首付的钱,少数能够凑首付的人,又很可能遇到如今这种大裁员。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房产都已经无法成为青年们广泛投资的对象。

年轻人需要给自己安排更多的资产配置手段与路径,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房地产里面。

根据央视财经发布的《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2020年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六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保健养生(26.11%)、旅游(25.75%)、文化娱乐(24.85%)和保险(19.14%)。

这个数据说明,相当一部分青年已经意识到,保险能够给自己的身体和经济提供一些保障,不至于面对裁员之类突发状况的时候束手无策。

有房有家的35岁中年,即将面临大规模的事业。

而刚刚毕业没几年,还没成家的青年,则不用为此担心,毕竟其中大部分人没有房贷也没有家庭,不需要照顾孩子,无事一身轻,失业的影响也不会大到如同天塌一般。

但是,既然有了不少老前辈被迫现身说法,那么青年就有必要提前规划一下,让自己的未来可以抗住失业之类的风险。

毕竟,未来大概率是回不到曾经的和平与发展主旋律时代了,稳住别浪才是最重要的。

结语

大规模的行业裁员,意味着这个行业遇到了困难。

不过,只要不是快被房贷压垮的人们,都不必过分悲观。

在某些行业慢慢进入红海的时候,形势的变化,同样可以创造出未知的蓝海,等待人们去探索。

在尽量保持稳妥的前提下,小心探索未知领域,新的光明前途总会被发现。

这么做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是这将会是未来人们最应该遵守的行为理念。

只是不知道,经过这次大规模裁员,原本被网上一致声讨的996等加班行为,会不会继续优哉游哉地存在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