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加拿大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竟然成这样了

加拿大家庭领养的中国女孩竟然成这样了
August 29, 2022 华人日报小编
In 看.世界

从中国领养的孩子成为了加拿大几个家庭之间的纽带,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友情,更是亲情…

脚趾间的沙子,温柔的海浪冲刷着你的双腿,有时能感到一阵阵寒意——这些都是许多来到爱德华王子岛的游客所熟悉的感受。

但是,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这些感受已经成为一个15年的传统,帮助他们团结起来。

“沙子和水–我喜欢海浪的声音,你甚至可以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听到它。”奥利维亚-麦肯锡说,她是一个15岁的女孩,从中国被收养。跟她一样的还有四个年纪相仿的女孩。由于他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地方被收养,5个家庭十几年来每年都会相聚,继续他们的友谊和亲情。

华人日报

五个家庭中的大多数人都住在新斯科舍省。每年夏天,他们都会去卑诗省或者爱德华王子岛,一起度过一段时光,并回顾他们从中国到现在的漫长旅程。

这些家庭的女儿们自称为 “姐妹会”,尽管她们没有血缘关系。

在卑诗省的聚会不仅吸引了五个核心家庭,而且还吸引了来自卑诗省的亲密朋友加入他们这个大家庭。

“我们之间的姐妹情谊,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们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住在一起,但我们有同样的连结,就像你与你的其他兄弟姐妹一样,”艾娃-安德西克说。

一个特殊的时刻

夏洛特、艾娃、塞迪、艾米丽和奥利维亚从出生开始都被安置在中国广西桂平的桂平社会福利院。

这些加拿大父母在2004年通过哈利法克斯的同一个领养机构相遇。他们一起参加会议,以了解领养过程将如何运作。

在会议之外,他们也一直在保持着联系。

“我们都想认识对方,”玛丽亚-卡蒂说。”那年夏天我们一起去露营,巩固了我们的友谊和我们想保持联系的想法。”

两年后,他们将在中国见到他们的女儿,漫长的等待中,他们也从朋友变成了家人。

“在那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这是我们选择的家庭,”领养妈妈之一的莉安-安德西克说。

2006年,这些父母来到南宁的酒店–一个距离桂平以西200多公里的城市—终于看到了他们的新女儿。

“那是一个有点疯狂的场面,所有人都急切地等待他们的孩子,”卡蒂说。”这也是一个特殊的时刻。”

在那个房间里,看到她的朋友们各自拥抱他们11个月大的女儿并落泪时,安德烈西克知道,即使都回到加拿大以后,他们也不能把女儿们分开。

她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对方,现在我们在一起了。对我们来说,父母间建立的友谊远远超出了朋友的范畴。”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他们的传统。2008年,他们去了爱德华王子岛,去卡蒂丈夫的家庭别墅,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聚会。

他们像家人一样一直在那里

从联邦大桥向西北方向驱车15分钟,沿着切尔顿海滩行走,姐妹们笑着说,她们和家人都想拍一张跳海滩的照片。

这比看起来更难,但这就是她们在一起时的氛围。

艾娃说:”我们一年到头都很忙,夏天就是大家可以聚集在一起,放飞自我的地方。”

不是每个家庭每年都能来,但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去参加活动。有时,他们通过收养过程中遇到的来自卑诗省的其他家庭也会加入。今年,另外两个女儿凯蒂和莉莉从卑诗省来到爱德华王子岛。

他们很自豪,也很高兴他们在这么多年后还能保持这样的关系。

奥利维亚说:”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更像是一个亲密的家庭。我们做所有和普通姐妹一样的事情。我们分享衣服和化妆品,我们不断地在网上或通过电话聊天,找机会见面。”

“他们是你可以去寻求帮助和依靠的人。”艾娃说。

“在你沮丧的时候,在你兴奋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你身边。”

“我们会一直保持这种联系”

小屋里有许多纪念品,追溯着这段姐妹情谊的故事:孩子们戴着《绿山墙的安妮》中标志性的小辫子的框架照片;一个收集海玻璃的大花瓶,里面装得满满的;何塞-查维斯的一段话被钉在女儿们的照片旁边,当时她们还没有栅栏杆高。

这段话是这样写的:“对她来说,海洋不仅仅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她需要找到自己的地方”。

小屋不仅仅是一个度假胜地。当他们在一起时,它就是一个家。

“我们一起长大,之后也会有上大学,结婚,但所有这些里程碑,我们都将一起分享。我们肯定会继续保持联系,”奥利维亚说。

“我们从小到现在留下了许多回忆,我们不会失去这种联系。”

—————–

加拿大华裔女选手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夺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金牌,这个新闻火了。

但这个新闻让人很尴尬,说她是“华裔”,其实她是一个弃婴。玛格丽特2000年出生在江西,被父母抛弃后,又被一个加拿大家庭收养。

玛格丽特从小就展现了游泳天赋,养父母也很支持,在入选国家队前都是养父母在支持她的游泳开支。但她有哮喘,职业生涯几乎就要早早结束,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发现了她,将她招募进来,帮助她做康复治疗,继续游泳。

之后就是一路高光时刻,2019年,在韩国举行的世锦赛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她拿下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东京奥运会上,再次拿下金牌。

现在的她,很成功很幸福。但这一切,都绕不开“弃婴”这个起点。现在已经说不清弃养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对她是该羞惭还是骄傲。

01、不要装看不见

有的媒体对玛格丽特的描述就是轻描淡写一句“华裔”,甚至还有人跟她攀亲戚,说她是“拿金牌的江西人”,这就有点尴尬了。

作为一个有国族认同的人,在这件事上觉得“丢人”,才是本能反应吧?一个中国女孩,20年前被当作弃物一样抛弃,20年后却成了加拿大国宝级的人物。这种前后反差,说是没触动,这是沙包大的心脏?

▲网友评论(图/网络)

有一种态度,很值得玩味,就是装看不见。这些网友觉悟很高,在评论区故作镇定:“为啥要报道这个加拿大运动员?”

这就是所谓此地无银三百两,为什么不想媒体报道?因为这个新闻让人难堪了、丢人了,可能还是在外国人面前。而这,也让很多人感到受伤了。

▲网友评论(图/网络)

华裔、弃婴、金牌,有这三个元素要还不火,传播学规律可以倒着写了。这里面每一个词,都是流量担当,不要跟自己的眼球过不去。

在这件事情上,就大方承认丢人吧。不是说好的“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吗,当年的遗弃,到今天就可以看不见了吗?就算不当体育新闻,哪怕是社会新闻、法治新闻,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就不应该被关注吗?遗弃成就人生,这种反讽,不脸红吗?

华裔,这是她无法改变的血脉;被中国父母遗弃,这是她无法改变的人生。为了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再进一步,则应该有勇气反思。

02、遗弃女婴,沉重的一幕

玛格丽特是弃婴,她的妹妹也是,20年前被加拿大父母收养。

至于原因,网友已经定义“重男轻女”了。个中原因可能很复杂,每个家庭做出这个决定,大概都有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等等原因。

但现实就是,那些被遗弃的孩子,大多是女婴。1993年中国颁布《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实施办法》,迄今已经有十多万的孤儿被外国家庭收养。

其中有些知名度很高。比如世界首富贝佐斯和其前妻在生育了三个儿子之后,一直想要个女儿。于是,一位湖南女孩就此成为世界首富的女儿。

▲图/微博

在体育赛场上也有。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摩根·霍尔德在体操界颇有名气,2017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夺得女子全能金牌,平衡木银牌。2018年体操世锦赛女团决赛冠军。她是来自广西梧州的弃婴。

这些弃婴大多是幸运的,她们的人生获得了很大的转机,甚至可能像玛格丽特一样,走向奥运领奖台。

2019年1月,一位曾被中国父母抛弃的24岁美籍女孩乔伊·琼斯通过电视栏目寻找亲生父母。视频通话接通后,生父母一边哭一边说:“女儿对不起,这么小就把你扔掉,真的对不起。”但乔伊反而说:“不,谢谢!我真的非常感激,这是件好事。”

这是很真实的反应,也是实话,所谓“焉知非福”,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幸运儿。曾有媒体引用数据,中国约有70万名孤儿,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没这般好运。

弃婴大多有天生疾病,被国外富裕家庭领养后,她们可能会得到较好的医治。但巨大的医疗开支,也意味着除了富裕家庭之外,她们被收养的概率非常低。

那些患有疾病、没被收养的孩子,他们后来怎么样了呢?能熬得过疾病吗?这简直无法细想。

▲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图/网络)

遗弃是大罪,也是大灾。我曾在医院见过一对夫妻大打出手,打完又蹲地痛哭,一个孩子在旁边站着哭。医生说孩子有病,他们治不起。

这个孩子会迎来怎样的结局?会不会被遗弃?未来会怎样?不知道。

遗弃,很多时候不是一句“重男轻女”就一笔带过的。这后面可追究的问题很多,社会保障、医学水平、生育政策,无一不可扫描一遍。

即便那些被国外家庭收养的,也不用只盯着“幸运”一面。遗弃,本质上等同于生理意义上的摧残,社会意义上的放逐,人格意义上的羞辱。不幸,永远是底色。

这很沉重,但不能闭眼。不能因为她们今天有金光灿灿的金牌了,就对她们的至暗时刻视而不见。她们的人生翻篇了,但对过去的反思,不能就这么过去了。

03、人性所同,无问西东

如果说,中国人认同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这种炎黄子孙的血统,那么就应该对国外收养并悉心照顾的家庭保有谢意与善意。

正是他们,让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改变了命运,让她们从最悲惨的底层,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网上居然有人说收养中国儿童是为了“获取基因”。只能说,直面不幸需要勇气,但直面善良有时更需要勇气。承认别人是善意,对有些人真的很难,这意味着要在大脑里切割掉仇恨思维,无异于一场“精神自杀”。

其实人类的基因差异,最多只有0.3%,基本造不出什么基因武器。不过这也可以解释,人是差不多的。

就像玛格丽特,在黑人、白人、有色人种云集的西方世界,她一样可以进入国家队,一样可以拿冠军。看着她跟形形色色的队员站在一起,其实也能感觉到,她和她们一样的,没什么不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她游得好像更快一点。

华人日报
▲玛格丽特·麦克尼尔(图/网络)

放到人性上亦是如此。看到这些孤苦伶仃的女孩,我们会同情,外国人也会;我们想帮助,外国人也想。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最基本的道德,惩恶扬善、锄强扶弱、尊老爱幼,全世界是差不多的。你不会在哪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里,读到鼓励欺骗、仇恨、野蛮、暴力。

这应当成为我们看待国际收养,看待跨国家庭,甚至是看待外国人,看待中国与世界的逻辑起点。

当然,上层建筑层面,很多时候会有摩擦,人们的观念意识会有冲突,毕竟还有0.3%的差别存在。但在一些最根本的人性上,人类是差不多的。何况几万年前大家都是一个非洲自然村里走出来的,现代智人都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人的脑回路长得差不多的。

有了这个共识,也可以放下一些头脑里的包袱,别在玛格丽特面前觉得怎么个姿态都不自在。大方一点,对她的过去,应该惭愧;对她的今天,应该祝福;对她的养父母,应该感谢。

人,一定不可以放弃人之为人的思考与人性。毕竟,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差距也就5%,一不小心,也就变了。、

———————————–
加拿大政府的网站列出了目前不允许国际领养的24个国家,包括阿根廷、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伊拉克、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

俄罗斯曾经是加拿大父母去领养孩子的一个主要国家,但俄罗斯在2013年设立限制,包括禁止实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的人来领养孩子。

近年来加拿大人去海外收养孩子的情况已出现大幅度下降,原因包括:
国际收养费用高昂,可以高达5万加元;
手续日益繁杂,整个程序可能需要18个月到几年等。
中国也曾经是一个主要的收养儿童来源国,但加拿大人收养的中国儿童人数在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660人减少到2016年的94人。
CBC指出,中国收养制度对收养人的条件有一定的限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收养小孩。在收养人是外国人的情况下,条件更加严格:对国际收养父母的年龄、收入等都有明确要求。

中国也曾经是一个主要的国际领养儿童来源国,但加拿大人领养的中国儿童人数在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660人减少到2016年的94人。

IRCC的发言人雷米·拉力维(Rémi Larivière)说,中国政府加强了国内领养制度,中国的一些省份停止了国际领养项目。

现在我国唯一合法的外国人收养中国孩子必须由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等)完成,所依据的法规是《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同时,去年发布的外国人收养中国孩子的新规定于今年5月1号起生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国人收养中国小孩需要哪些条件?
1)年龄不得小于30岁或大于50岁;
2)体质指数*不得高于四十,即不是肥胖症患者,还不能有服用抗忧郁症药物的记录;
3)领养者必须是已婚夫妇,如果是初婚者则必须至少有两年婚龄,而二婚或者三婚的人则务必有五年婚龄,而且夫妇俩的已往婚史中不得有超过两次的离婚记录*;
4)领养家庭的财产净值必须在八万美元以上,而包括领养儿童在内,全家人均年收入必须至少一万美元。
备注:
–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国际最常用来量度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工具。它利用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例去衡量一个人是否过瘦或过肥;
– 若按照以上3)中提及的收养夫妇俩以往婚史不得有超过两次的离婚记录,举个栗子: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都不能到中国收养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