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视频当中,接受采访的老韩曾是南开大学教授,但在2011年移民到加拿大,当了电焊工,他说当初自己也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现在已经理解了,而且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采访一开始记者就问他“南开大学的老师跑来加拿大做焊工,这不是任何人可以理解的,你是怎么想的”.
这位前南开大学老师喝了口水润润喉说道“因为我见过很多大学教授端盘子的,就像印度人在加拿大很多开出租车的都有博士学位,教授什么的,我就发现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好像鲁迅笔下就说过,国人的冷漠,有人倒在地上,一般路过都不会扶,就是国内的环境让你烦躁,在这能让你安心下来,这就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就是心灵的平静.
我在这里都说很nice,说这里的人很nice,包括工作,考焊工证,他政府也就是给奖金,当时好像给了3000,包括我失业的时候,每次都有求必应,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刁难,你就能处处感觉到社会的温暖”。
有很多网友提出了质疑:如果真的是教授水平很高的话,真的会去干这类工作吗?他这种行为非常值得商榷!
面对从南开大学教授沦为加拿大电焊工,可能会被网友嘲笑的问题,他表示自己已经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了,他也看到很多学历高的大学教授在端盘子,也有很多人在印度开出租车,因为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他觉得自己已经过得很好了.
为了证明国内环境不好,他还说自己在国内坐公交车的时候,曾看到三个小偷对着几个大妈光天化日之下又偷又抢,竟然没有人制止,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
也有网友质疑:他是不是因为出去之后也不好回来了,故意硬着头皮说大话呢?毕竟这种事情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出去,再说那里环境不好更丢人。
网友:当大学教授,有钱有地位,手里有资源有决定权,人际关系才会复杂才会焦虑。当焊工,别人指挥,自己只需要执行,干好手里活就行,没有人际关系利益矛盾需要处理,当然简单快乐了。
总结来说, 南开的老韩当焊工为了 心灵上的平静和身体以及精神上的自由,这些无价可以衡量
开句玩笑,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反例清华的教授如下:
——————–
2006年7月21日,多伦多的街头徘徊着一名中年人。
他独自一人,身影落寞。凌晨2点左右,他走上了有名的自杀大桥——爱德华王子高架桥,随后他爬上了桥上的缆索,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43年的生命。
这名中年人叫蒋国兵,在他身后,有着无数荣誉光芒。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副教授、物理化学双博士等等,这些都是他唾手可得的。
这样一位满载荣光的顶尖知识分子,为何要抛下妻儿,选择轻生?蒋国兵在加拿大究竟经历了什么?
一 一念之差,坠入深渊
蒋国兵在国内的时候,可谓是风头正盛。
17岁,成为高考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后,顺利取得硕士学位。
24岁,留在清华任教,成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28岁再获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三十岁之前的蒋国兵,从贫困的家庭中翻身进入高级知识圈,并一路过关斩将,揽获奖励无数。
本来在国内,蒋国兵已经获得了名校的副教授职称,这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然而蒋国兵似乎并不愿意安于现状,比起国内的环境来,他似乎更加青睐国外的生活。
蒋国兵对国外的向往,始于1986年的留学生涯。
那个时候的蒋国兵,已经获得了清华硕士学位,正在留校任教。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得以到美国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学博士。
得知卢彩蓉想来美国定居,那位清华校友还特地发来了邀请,在信中,校友告诉蒋国兵:在美国任教,薪水高,工作量小,用不着几年,保准可以住上大别墅。
蒋国兵虽然向往,但他深知,直接移民美国难度太大,毕竟自己寒门出身,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根基。
卢彩蓉见丈夫如此优柔寡断,直接私自办理了到加拿大的移民手续。2001年,卢彩蓉带着儿子来到了加拿大。
蒋国兵知情后,和妻子大吵了一架,他认为妻子这样做实在太冲动。
吵完之后,蒋国兵继续在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工作,而妻子则带着孩子在加拿大定居。过了半年,蒋国兵实在放心不小妻儿,于是便辞掉了清华大学的职务。
2002年,蒋国兵从国内赶往了加拿大,准备和妻子正式移民在加拿大生活。这个时候的蒋国兵绝对想不到,这次移民,就是他的噩梦之源。
凭借着自身渊博的知识,超强的动手能力,蒋国兵对未来充满了希冀。然而刚来到加拿大,残酷的事实便迎面而来。
中国顶尖大学的核物理硕士、美国普渡大学的博士,在加拿大竟然找不到一份工作!
原来加拿大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外表看起来光鲜的加拿大,其实没多少高端产业。这是一个以旅游业和移民为主的国家,它欢迎富裕的移民前来居住,但却没有为他们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
来加拿大的顶尖人才很多,但除了少数计算机专业外,其他领域根本没有提供就业机会。于是在加拿大,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博士端盘子、教授当洗车工……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状,蒋国兵迷茫了,他该何去何从?
二 光环加身,难逃困顿
堂堂物理界名人,世界顶级大学的博士,竟然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
这话说出去可能很多人都不信,然而这就是蒋国兵的真实经历。
加拿大的工人
本来在清华大学担任副教授,不加各种科研经费,蒋国兵的年薪都可以达到几十万。让他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在加拿大赚钱更加轻松,然而事实却是四处碰壁。
蒋国兵来到加拿大后,开始广投简历。简历上的每一项都是名誉奖项,加上名校出身,多篇论文发表,含金量如此之高的简历,却屡屡被拒之门外。
找不到工作,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为了早点养家糊口,蒋国兵只好去当了一名油漆工。可是半年下来,他才赚了5000元,这对蒋国兵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蒋国兵开始反思自己,加拿大很少有单位涉及到核物理,这或许就是自己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于是在蒋国兵40岁那年,他准备在多伦多大学考取化学博士学位。
从核物理跨越到化学专业,这看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对天才蒋国兵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获得本国博士学位后,蒋国兵的就业情况有所改善。他成功获得了博士后的一份相关工作,然而这也只是蒋国兵的不幸中的一丁点甜头。
多伦多大学
因为这份工作只是临时性的,一年之后,这份就业合同就会失去效益。在失业之前,蒋国兵尝试着寻找新的工作,然而投出去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没办法,合同到期之后,为了赚钱养家。蒋国兵只好在加拿大打上了零工。
有时候蒋国兵在工作,会听到老板在向客人介绍自己,什么清华大学的教授,普渡的博士啊,这些话到蒋国兵的耳朵里,都成了一堆堆锋利的玻璃渣,扎得蒋国兵生疼。
另外,在加拿大生活期间,蒋国兵还听到了国内校友的消息。那些成就比不上他的人,竟然生活得颇有起色,再看看自己,住着高价买来的小房子,干着一份不体面的工作,这一切,都让蒋国兵难堪。
得知蒋国兵的难处后,曾有国内校友向他伸出援手,建议他回国任职。但蒋国兵放不下面子,当初他力排众议,远走他乡,如今什么成就都没有,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国,他实在做不到。
多伦多的夜晚
2006年7月20晚,蒋国兵给妻子打了个电话,他表示自己不回家吃饭了,可能会晚点回来。
妻子也没多想,毕竟这几年来,蒋国兵压力的确很大。她本以为丈夫是去放松了,然而这通电话,却是蒋国兵打来的最后一通电话。
21日凌晨2点,蒋国兵独自徘徊在多伦多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蒋国兵回想起了过去,过去在清华校园中和朋友探讨的时光,过去在普渡大学攻克物理难题的时光,过去在校园中教导莘莘学子的日子……
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是过眼云烟,如今摆在蒋国兵面前的,是苟且的人生,是明天还要继续的繁重的体力活,终于,蒋国兵再也忍不住,他爬上了桥头,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