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
1. 1885年-《华人移民法案》要求华裔入境加拿大时缴纳$50人头税
2. 1902年-一个法案来修改《华人移民法案》
此修改法案允许各省获得人头税净收入的一半。
3. 1903年– 《华人移民法案》把人头税从$100提高到$500
4. 1947年–《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终于被废除了。
卑诗省:
从1872年至1949年,我们的省政府通过了91条具歧视华裔卑诗省民的法案或者修改案
1. 1876年-《省级法案》说明“没有中国人”具有在省级政府选举中投票的资格
2. 1884年-一个法案阻止华人移民到卑诗省。那些在卑诗省通过的法规是首批反华移民法律。
3. 1885年-《官地法》第27条列明禁止华人拥有官地。
4. 1890年-《煤矿法规修改案》的第4条列明禁止雇佣华人参与地下煤矿的开采工作
5. 1897年-《外来劳工法案》尝试阻止华人从事与政府有关系的项目,包括建桥和铁路建设。
6. 1897年-《公司法案》的第145条明文禁止所有华裔公司在卑诗省做生意。
7. 1919年-《市政法案修订案》此修订案是“白人女性劳动法”的卑诗省版本,是一组省级法律禁止
华人雇佣白人女性.
8. 1921年-《东方令枢密院认证法案》 此法案规定所有由卑诗省政府制定的合约,租约和特许经
营权必须包括阻止雇佣华工这一条款。
9. 1923年-Brookes-Bidlake vs 卑诗省律政厅
枢密院认为作为一个省份去规定持有林木执照的人不能雇佣华人是对的。
10. 1947年-《省级选举修订案》此修订案赋予华裔男性和女性省级选举投票权
2022 年9月 5日 ,卑诗省教育局已就公立学校系统性歧视中国学生的决定发表了道歉声明。
“在一长串针对华人社区的历史性错误中,这是我们学区的一个特别黑暗的事件。省教育厅学校董事会为其时任董事和董事会主席乔治-杰伊(George Jay)的行为道歉,”学校董事会主席莱恩-潘特尔(Ryan Painter)说。
“导致这一行为的种族主义歧视是不可接受的,并以遗憾的态度看待。我们将与华人社区合作,确保这段历史不被遗忘,并继续致力于庆祝他们对卑诗省的巨大贡献。”
1907年,卑诗省学校董事会通过了一项动议,要求中国学生通过英语考试才能在该地区上学。
校董会说,这一做法受到了当时的中华联合慈善会(Chinese Benevolent Society)的法律挑战。该区调整了方向,允许在加拿大出生的中国学生在学校入学。没有通过考试的华裔儿童被迫寻求其他教育途径。
1922年,学校董事会通过了另一项 “决议,在下一学年将所有七年级以下的中国学生隔离”。
校长们将中国学生从他们的班级中剔除。相反,他们不得不去特殊的华人公学上学,这导致了抗议和抵制学校的行为。加拿大华人俱乐部、华人商业协会和华人综合福利协会支持罢工。
维多利亚州唐人街博物馆主席阿伦-罗威(Alan Lowe)说:”从抵制学校开始,变成了一场争取平等的抗议运动,将当地、区域和全国的华人社区从县和宗族协会到个人聚集在一起。”
“所有华人家长应该注意到,我们这些在卑诗省出生和长大的华人能够上公立学校,是因为那些在我们之前的人。”
不只是华人被歧视, 亚裔普遍被歧视:
这位揭发校长恶行的教师正是Dr. Amritpal Andrea Dulay 。据她描述,北三角洲中学(North Delta Secondary)副校长一度习惯辱骂亚裔印度男孩,甚至喊他们“棕色垃圾”。
灰色的种族歧视
据悉,早在 2009 年之前,Dulay 老师就已经发现北三角洲中学的副校长用“垃圾”等字眼辱骂亚裔男学生。当下她公然制止副校长的不当行为,可是在随后却引来了一连串的负面后果。比如,将她申请的工作岗位留给资历和经验都较少的白人教师。
不仅如此,原本她有资格休教育假(educational leave),但学校却没有给她批假。
更严重的是,她甚至在电话中被威胁,叫她自动“离开学区”去别的地方找工作,否则她的处境会变得更加艰难。
在职场上面对一连串的攻击,很容易使人身心俱疲。2009 年,Dulay 老师正式指控学区歧视她,包括她所受的多次的纪律处分,是错误的处分。
可是,她申请的部门主管职位依然由资历和经验比她浅的员工担任。
从诉求到得到一个合理结果,中间的时间往往漫长,近日,对学校管理员和校长的投诉被修正并提出了新的“公然种族主义歧视”指控。
2022 年 1 月 27 日,法庭成员 Grace Chen 说,学区表示如果他们知道这一指控,会在申请驳回针对个别被告的投诉时“暂停考虑是否愿意承担责任“。2021 年 9 月,Dulay 老师还对该学区提出了报复投诉。
面对歧视,有的孩子默默忍受,有的老师正面对抗。
反对种族歧视不应该仅仅是口号,在BC省的黑人族裔,他们就似乎表现得更为团结一致——以“黑人卓越日“促进教育,一致反对种族主义。
校园歧视屡见不鲜!
种族歧视问题自疫情以来屡见不鲜,一场疫情似乎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华裔也一直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中!可是当令人担忧的青少年霸凌事件与种族问题一起被推上新闻的时候,人们的所担心的问题更加严重了!
警告:这个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可能会让读者感到不安。建议谨慎阅读!
14 岁的 Janice Xie 说,她在学校的走廊里被一名 17 岁的学生袭击并殴打昏迷,严重受伤,并开始惧怕回到学校!
正在卑诗省列治文市休博伊德中学读9年级的 Janice Xie 在周四和往常一样与同学们一起吃午饭,一名高年级的学长突然冲过来对她拳打脚踢。一边殴打,一边用语言侮辱她。
Xie 说,起初这名学长只是推了她一下,Xie 的同学们便上前阻止冲突发生,学长假意离开,在大家放松警惕之际突然冲过来把她打倒!并用尽全力殴打她的头部!
她说:“我的朋友们试图阻止他,但他们无法阻止。我试图为自己辩护,但我被击倒了。我不记得那之后发生了什么。”
她周一告诉CTV记者:“他称我为恐同诽谤,并骂“f”,还说所有的亚洲人都很丑!他讨厌所有亚洲人。”
Xie 说,在医护人员将她送往医院之前,老师们拨打了 911 并尽力写下了发生的事情。然而,据她父亲说,他们没有立即给 Xie 的父母打电话。
Xie 的父母表示对里士满学校内的暴力事件感到震惊。父亲蒂姆·索伦森 (Tim Sorensen) 表示,任何学生都不应该在学校面对威胁或恐惧。这名父亲被告知其他学生必须将袭击者从他躺在地上的女儿身上拉下来:“这出乎意料。她根本不认识袭击者。”
索伦森说,他在家办公时,他的妻子开始收到 Xie 的朋友发来的短信并得知了袭击事件。他们还接到了Xie的妹妹的电话。两姐妹在同一所学校就读。
索伦森说:“我们接到电话,放下一切,上了车,然后去了学校,当我看到她躺在地上时……我脑子里闪过很多想法。那一刻,我被激怒了。”
卑诗省中小学新教材增华裔遭歧视史
取名《竹笋》 寓意华裔繁衍 坚毅精神
卑诗省府周五宣布,在全省第5班和10班引入以《竹笋》命名的新补充教材,教授华裔先侨遭受歧视的历史。这是省府去年5月向华裔正式道歉后,把昔日华裔贡献及歧视华人的历史纳入学校教材。省府将协调卑诗教师联会(BCTF),推广使用这套教材。
卑诗省国际贸易厅长兼专责亚太策略及多元文化厅长屈洁冰、温哥华教育局副主席费雷泽(Janet Fraser)、卑诗大学(UBC)历史系教授余全毅等人,周五在诺尔玛玫瑰岬小学(Norma Rose Point School)召开记者会,宣布把华裔贡献及历史列入中小学第5及10班教材。
稍后还会再制作6套
省府邀请该校师生共同阅览这份名为《竹笋:卑诗省加国华裔的文化传承》(Bamboo Shoots: Chinese Canadian Legacies in BC)教材。它包括5年班及10年班的5个课程(见附表),还包含大量图片、纸牌游戏、人头税收据样本及多媒体资料等。目前仅完成一套,稍后还会再制作6套,供各界透过网上申请。公众可以登入网站http://www.openschool.bc.ca/bambooshoots,浏览详情。
屈洁冰指出,通过35张的纸牌游戏,相信有助学生认识卑诗华裔移民史重要年份。此外,她还高举首位加国华裔国会议员郑天华(Douglas Jung)1958年刊登竞选广告的剪报,说明华人争取权益的重要;而这也是卑诗皇家博物馆(Royal BC Museum)所提供文物,属于补充教材内容。
透过教育宣导 冀勿重演歧视史
谈到这份教材命名《竹笋》,屈洁冰透露,经过传承计划谘询委员会(Legacy Initiatives Advisory Council,简称LIAC)讨论,认为这寓意华人在加国开枝散叶,同时具坚韧特性,为社群作出贡献。她强调:「唯有透过教育宣导,才可确保过去歧视华裔历史不再重演。」
屈洁冰又指出,省府去年曾为昔日歧视华人道歉的议案召开7场公听会,大多数发言的社区领袖,都要求把华人贡献及歧视史写进教材。由于过去不少教师抱怨,缺乏对华裔不公义历史的教材,省府多元文化厅决定从100万元「传承基金」(Legacy Fund)中,动用逾20万元,广邀历史学者、教育家、卑诗皇家博物馆、LIAC成员通力合作,才完成编写教材。
她认为,省府虽曾与BCTF社会科学教师委员会合作编写,但未来不强制每位教师使用新教材:「法律规定,省府不能硬性规定教师使用补充教材,相关教材有一定课程纲要。因此省府会在BCTF今年10月大会中加强宣传,盼更多教师知道并使用这份教材。」
教联及学委 欢迎省府新教材
在省府公布华裔历史新补充教材后,包括卑诗教师联会(BCTF)及部分学委都表示欢迎,并鼓励本省中小学教师使用新教材,避免重蹈种族歧视的错误。
BCTF副主席汉斯曼(Glen Hansman)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政府过去向华裔徵收人头税、二战期间把日裔加人关进集中营、政府办原住民寄宿学校等,都是历史错误,省府已与BCTF协调,将这些内容纳入新教材。
汉斯曼指出:「编写新教材是好事,所有学生都该认识这些过去的歧视历史,并且不再犯错。」
他说,BCTF将鼓励教师使用这些正面教材,由于新教材刚公布,相信仅有部分教师来得及在今个学年度使用,但会在下个学年(2016/17)正式纳入教材内容。
朱伟光担心教师未必采用
温市教育局副主席费雷泽(Janet Fraser)欢迎华裔历史新补充教材,强调教育是避免种族歧视最好的工具。
本拿比教育局学务委员陈苇蓁指出,身为华裔学委,她当然鼓励教师使用这些教材,告诉学生种族歧视的错误历史。
不过,她希望省府增加拨款,提供足够资源,才能令教师更好使用这些新教材。陈苇蓁说:「省府近年削减拨款,导致教师人手减少,若能提供足够拨款,教师将可更好配合课程纲要,使用新的教材。」
但加国与原住民真相及和解联会(简称加和会)创办人朱伟光认为,这是由教师自选的补充课程,不是强制性的,加上省府没有分配预算用于教师培训,他质疑省府将如何激发全省教师使用新教材。
朱伟光说,本省一旦离开低陆平原,便是一个非华裔占多数的社会,谁还会在乎多元文化的历史,去选择教与群众关系不大、他们又知之甚少的一个主题?这反映省府缺乏达成衷心及有意义族裔和解的决心,亦忘记这是全民再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