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上那辆大巴车?」
看到上条微博评论区有人这么问, 我知道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应润即润」。就好像上海解封后,我和同温层的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聊润,一心想润:你要去哪里?准备得怎么样了?护照更新了吗?群名叫 IUNGERE IN ROMA, 群公告写「如果最终无法真的到达罗马,会受到诅咒噢。」
于是夏天过去后,陆陆续续好多朋友、博主,发 post 的定位都变成了国外。我看到他们 ip 显示着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玲琅满目的自由国度,但今天时间线上无一例外的哀鸿遍野。他们感受到的痛苦不比我们少,他们呐喊的力度不比我小。
润是一个选择,但润不是百药。对一个出生在这里的人来说,只要你在这里有家人,有朋友,有童年,有喜欢的电影院和街边小店,有爱过的人,有在街头散步时感受到“难以言表的,在记忆里无从归类的,混合着青柠檬味道的,像雪花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落在肩头然后非常温柔地消逝的瞬间”,你就还是会痛苦,深深的痛苦。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很悲哀,就像原罪一样。我们生下来就在那辆无处可逃的大巴上,往后用尽一生的力气,也只是驶向一片白茫茫的无依之地。
1润是第一要义,一定正确。2,要学会放下家国观念,选择落地生根而不要以后落叶归根,心安即故乡
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白居易的“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初出城留别》
唐代:白居易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当然,让它闻名天下的,不是白居易,而是一名叫柔奴的歌姬。
“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年轻时候或许以为奋斗、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心是漂泊的,安定更是无从谈起。只是当人们有了一定的阅历后,会更珍念自己内心的感受,心里有所依靠,才是踏实、安定的,而不管自己所站立的地方是故乡还是他乡,心安即是最重要的,可以是野心勃勃地追求赚很多钱,也可以是无甚追求地安贫乐道,只要是自己心之所想,便可安于当下。
有人说“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从此有了漂泊,有了远方;异乡安置不了灵魂,从此有了归乡,有了故乡。”说来,只要心安了,肉身和灵魂都能有所依靠,肉身和灵魂需要我们以一颗恬淡随适的内心去安放呀,心安了,他乡即故乡;心安了,故乡、他乡并无二致。人生在世,白云悠悠,所选之路,若可心安,便是通往幸福的路了。如此,人们可以少很多烦恼与忧虑,毕竟内心安稳了,才真是岁月静好,认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