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小时前,菲律宾当地时间周日晚上11点左右,一架来自韩国大韩航空、航班号为KE631的航班突发惨烈事故。
现场飞机残骸看得叫人触目惊心!
只见这架蓝色的飞机头朝地耷拉着,失去了前轮的支撑。
换几个角度看愈发惊悚:不仅看不见轮子,底盘都被磨平了,暴露出里面七零八落散乱着的零件。甚至飞机顶部都撞出了一个巨大的洞。
而驾驶员所在的机头也在撞击后严重扭曲。毫不客气的说,这架飞机仿佛是被一把刀削平了底部,又被撞得歪七扭八的。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好好一架飞机变成了这般惨状?
据悉,KE631航班采用的机型是空客公司研发的A330型号客机,是一种中长程广体飞机,载客量大,最多可载440人,也具有适应各种航线飞行的灵活性。
当天晚上,这架飞机原定于6点30分从首尔出发,却因遭遇暴雨,延误至7点20分。飞机抵达菲律宾宿务市的时间约为11点07分。
由于当地暴雨倾盆还有大雾,能见度非常低,飞行员一直盘旋在机场跑道的上空,尝试降落。
有网友通过实时更新的飞行轨迹图分析道:“该飞机已2次尝试降落,而发生事故时正是第3次尝试。飞行员第一次的速度比后两次要快20节。飞行员显然做出了基于速度和路径的不同尝试,但他失败了,飞机并没有成功减速降落在跑道上。”
而悲剧正是因此发生。
据大韩航空随后发表的声明,该航班的确是因天气因素导致降落失败、冲出跑道,目前仍在调查事故原因以及现场的伤亡状况。
但大韩航空这种不告知伤亡,立即发道歉信的态度,瞬间让许多网友恐慌:“不会酿成巨大空难了吧?!”
顿时,网上祈福声一片。
菲律宾不少媒体也瞬间动员记者,半夜扛着长枪短炮去采访附近居民。
据居住在机场附近的居民表示:“网上11点左右,我们先是听见了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在电闪雷鸣中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阵阵尖叫。”
随后,多名目击者声称看到乘客陆续下飞机。从某些角度来看,这架飞机在冲出跑道后,在机场非常边缘的位置终于停下,近到甚至可以看到附近的居民楼。
稍有不慎,很可能酿成的是机毁人亡、撞击楼房的恐怖后果。
一名网友在推特发布视频称,自己拍到了飞机起火的画面。不过画面更准确的形容应该是:受撞击后迸发出火花,并没有真正燃起熊熊大火。2小时后,菲律宾宿务市国际机场也发出了官方声明。
该航班上共有162名乘客,其中160名成人,2名婴儿,另有11名机组人员。经官方确认,173人已成功安全撤离,并等待医疗诊断评估。
据菲律宾媒体指出,全机成功生还的关键在于,机组人员非常果断地打开了逃生用的充气滑梯,这使得大多数人在未遭到严重撞击前就成功逃了出来。
示意图
一名叫做布朗的网友自称自己是乘客,并透露了很多媒体报道之外的信息。
据他所说,不仅是天气问题,飞机本身也出现了故障——他猜测,故障很可能是前几次着陆失败导致的。然后,所有乘客被告知,他们不得不在11点10分至11点25分之间尝试做紧急着陆。
乘客们把安全带系得紧紧的,许多人直冒冷汗。而飞行员也尽可能的在尝试降落。
或许是出于雨水打滑,亦或是其他原因,飞机最终没有着陆成功,而是冲出了跑道。不过紧急逃生出口立即打开了,乘客们也迅速滑了下来。
尽管当时的机场大雨倾盆,许多人滑下滑梯后不得不忐忑地站在雨中等待机场人员安排后续流程,但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受严重的伤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还是有网友指出了航空公司和机组成员的不足。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飞行员是伟大的,他们成功避免了更大的灾难。但当出现天气导致能见度低,飞机难以着陆时,在几次尝试后,通常更好的选择应当是联系其他备用机场。”
这位网友感到困惑:“为什么一直执着于要在宿务机场紧急着陆呢?看上去是错误决策,亦或是油不够了。”
另一位网友则非常愤怒地提出:“或许这起事故和2020年smartwings的QS1125航班事故非常类似——都是飞行员的决策严重失误。”
据悉,该航班从希腊的萨摩斯岛飞往捷克的布拉格,然而在飞行时发动机出现了故障。
当时的情况更加惊悚。飞机还在爱琴海上空36000英尺处继续攀升,突然发动机停了一个,飞机失去动力急速下降到24000英尺。
飞行员两次尝试重启引擎都失败了,当时最安全的选择必然是紧急迫降某个备用机场——然而飞行员却倔强地带着仅剩下不足2400公斤的燃油,在2个多小时继续顽强飞行后,成功出现在了目的地。
如果拍电影的话,这位飞行员显然是个英雄,而整个戏剧的过程也必定激动人心,但现实是,这位飞行员枉顾可能失去全机170条人命的风险,冒险开到目的地。
事后,他被定下鲁莽危害罪和制造公共危险罪。
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暴雨大雾这些气候的确会影响飞机能见度,但已经十分常见。飞行员最好的选择必然是最稳妥的、在备用机场着陆,而不是逞能迫降。即使这一次,162名乘客有惊无险、奇迹生还,而飞行员或许也会被称赞为拯救生命的英雄,可这背后的风险,谁来承担?
不论大韩航空的官方报告结论如何——生命只有一次,航空行业不论什么时候,都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论是天气原因还是飞机重着陆损坏了刹车系统,亦或是飞行员刹车系统操作失误,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夜间雷雨天气且第一次降落失败的情况下为何不去备降。
从飞行轨迹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降落失败复飞之后韩国飞行员立即绕飞一圈进行第二次降落,而第二次降落在最后阶段已经明显处于下降速率过高,但韩国飞行员并没有及时复飞而是等到主起落架重着陆接地后才拉起,明显有着赌一把的心态,而且还赌输了。
从乘客的陈述来看,在最后一次降落时乘务员已经提前通知旅客们这将是一次“困难的降落”,换而言之,机组们很清楚降落的风险比较大,而且可能心中已经清楚飞机结构已经受损了,所以指示旅客以紧急迫降时抗冲击的姿势迎接降落中可能面对的险境。
嗯,所以我们来看看韩国机组做了什么?大韩航空的韩国机组在知道飞机可能因为前一次重着陆而飞机结构受损的情况下,在糟糕的雷暴雨天气中准备在已经两次降落失败的机场上降落。你们是在开玩笑么?是整个地球上只剩下这一个机场让你们非要死磕么?就不能觉得飞机可能受损之后,老老实实飞去天气良好的备降机场进行更安全的备降么?而且更讽刺的是,在大韩航空第一次复飞与第二次复飞之间,还有一架飞机成功降落了——你看,天气真不是一个好借口。
对长期受到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熏陶的中国飞行员来说,“八该一反对”可谓是入脑入心,而在这起事故中无疑完美适用“八该一反对”中的“该备降的备降”、“该复飞的复飞”与“反对盲目蛮干”。
对中国飞行员来说在夜间雷雨天气还遇到一次降落失败之后,基本不加思考就去备降了而不是头铁尝试再次降落。而且对民航航班而言基本不存在油量不够飞到备降机场的情况,因为飞机所加的油量是不低于正常航段飞行所消耗油量+飞往最远备降机场油量+30分钟紧急油量。
回到本次事故上,韩国飞行员在第二次复飞后没有立即选择备降,而是在原地盘旋40分钟思索对策,一来一回盘旋消耗的油量很可能已经不足以让飞机飞往备降机场,只能硬着头皮降落并最终导致飞机狗啃泥全毁,充分说明了犹豫就会败北。
当然对于韩国飞行员对备降的犹豫以及“血战”宿务机场的原因,在我看来可能更多源于大韩航空控制经营成本的压力传导到了飞行员身上,使得飞行员极力避免备降这种可能增加额外航班成本的行为。而除了公司传导下来的压力以及有问题的职场文化之外,韩籍飞行员群体中高发的不良安全作风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就如上文所提到的2018年厦航马尼拉事故,由韩籍机长执飞的厦航飞机在降落马尼拉机场时同样在夜间遭遇了雷暴雨天气,而且第一次降落失败复飞后进行第二次降落。在第二次降落时韩籍飞行员不顾中国副驾驶先后四次喊复飞(按照中国民航飞行惯例,机组中若有一人喊复飞就必须坚决将飞机复飞)坚持将飞机强行降落,最终冲出跑道导致飞机全毁。而在2011年,吉祥航空的韩籍机长在降落时拒不避让宣布了“MAYDAY”的卡塔尔航空飞机,事后被局方处以在中国境内终生禁飞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