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Posts tagged with ‘生存’

  • 华人日报

    上海解封那天,就是倒闭之日,失业之时

    By in Editors Picks, 看.世界 / / 0 comments

    可怜那些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他们会面临2个月以上没有收入,却还要发工资的情况。那么怎么办?企业贷款基本都需要抵押。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押物的。要么就是法定代表人自己的个人房产。而中小微企业面临这样的烂摊子,能够顶住不撤的,需要非常强大的逆商。我并不认为有多少企业能做到这些。所以轻则裁员,重则歇业。   上海疫情已经让上海全城封闭快1个月的时间。有些地方更是在3月初就封了,这样算下来,有些地方已经被封了快2个月时间。 目前仍然每天新增2万,很多楼每天也都有阳性新增出,需要重新计算7+7天,离解封遥遥无期,更不用说什么社会面清零了。所以当看到上海社会面阳性日渐减少这类报道时,我以为我跟写这些官媒文章的人,处在不同的平行世界。 疫情让大部分的(我就差用“几乎所有”四个字了)上海企业损失惨重,国有企业还有国家补贴、资金注入,我们暂且不说,外企能够进入中国的,必然不会是小企业,到时大不了壮士断腕,撤出中国。 可怜那些中小企业,或者是小微企业,他们会面临2个月以上没有收入,却还要发工资的情况。那么怎么办?我估计一半左右会选择裁员,甚至关门。 主要是现在经济什么德行,你也知道,企业主问个人借钱是很难借到的,而银行贷款向来是给最不差钱的企业批的;马云前2年让他淡出公众的金融论坛的讲话,其实是极其有道理的。 而且企业贷款基本都需要抵押。中小微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押物的。要么就是法定代表人自己的个人房产。 而中小微企业面临这样的烂摊子,能够顶住不撤的,需要非常强大的逆商。我并不认为有多少企业能做到这些。所以轻则裁员,重则歇业。 而不做生意的人,有些时候还会说风凉话,会觉得,你一个企业,即使没有任何收入,但储备2个月的薪水,总归是有的。这种人既不知道2个月停工=2个月*N倍的时间恢复(下面会提到),另外,他们会以自己的思维去YY一家企业的现金流。 所以,给打工族普及几个知识 1、上海有着32万家中小企业,而根据报告显示上海市的法人企业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总数有32万多家。其从业人员有近716万人,全上海每10个从业人员中就有8个半人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占到上海法人企业营业总收入的近7成。 2、远程办公并不适合所有公司,大部分公司其实都不适合远程办公;即使可能适合的互联网公司,也因为没有办法面对面,效率大打折扣;更不用说公章,营业执照,财务章,发票,支票等一般都在公司保险箱里,没有这些东西怎么开展事情?而很多事情是需要财务去银行柜台配合的,你以为一个网银可以解决所有事情吗?更何况一般网银U盾,也不是财务随身携带的,也是在公司里的。 3、有些人很天真,会以为公司最多封1个月,2个月,其实就损失1个月,2个月的时间。这显然是不做生意的人的想法。我举个例子吧:一个人跑步,本来在匀速前进,甚至快要冲刺了。你突然打断他,让他完全静止不动,歇2分钟,他再次启动,你以为他损失的只是2分钟?重新热身,调整状态,酝酿匀速,到发力……起码损失了N倍以上时间。更不用说节奏计划都被完全打乱了的损失。 4、企业主跟打工族是唇亡齿寒的,企业主没收入要裁员甚至关门,打工族也同样损失,你被裁员了,只能拿一部分补偿,然后你以为再找下一个工作很容易?你大可试试。 最重要的是,这次上海魔幻离奇的疫情防控,让很多上海企业主失去了信心。是的,继续把公司办下去的信心,这点我跟很多上海的企业主交流过。无一不是——失望透顶。 人心散了,信心没了,这事就很难了。 最后,我说明一下,虽然我朋友圈基本上各个大佬和各界精英是希望共存的,从长远来看,必须共存,也只能共存。但是是否做好预案和过渡期的准备,以迎接未来的共存? 哦,我忘了,想得有点远。上面还是先把上海工作生活的市民,如何生存这块给做好吧。

  • 美洲中国队

    喝蝙蝠血吃昆虫-饥饿环境下如何生存启示录

    By in 看.世界 / / 0 comments

    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生存环境是哪里?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还是茂密黑暗的亚马逊雨林?无论你怎样排名,撒哈拉沙漠都一定会在前三名——这片90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几乎与美国国土一样大,环境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图:撒哈拉沙漠 那么,你能想象在撒哈拉沙漠迷路会是什么样子?而且长达9天? 先从一场马拉松说起。 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马拉松,被称为地球上最艰难的比赛,有“地狱马拉松”之称。这项为期六天的年度超级马拉松赛长达243公里,相当于六次一般马拉松。 图:撒哈拉沙漠马拉松的地狱路线 不同于其他的马拉松比赛,撒哈拉沙漠马拉松的参赛选手必须自给自足,携带一周的装备和食物,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山丘和河谷等无人区域。另外,每个选手要先签生死状,交纳不菲的“尸体运送费”。 1994年,义大利前警官和奥运选手莫罗·普洛斯佩里(Mauro Prosperi)报了名,那年的比赛有134名参赛者。当时莫罗39岁,与妻子育有三个孩子。 图:义大利前警官莫罗 莫罗前三天的比赛很顺利,但第四天出了问题。 4月14日中午,一场沙尘暴突如其来。组织者立刻暂停了比赛,其他选手在夜幕降临之前到达了检查站,但是莫罗却失踪了。第二天早晨,组织方派出地面和空中搜索小组寻找,摩洛哥军方和贝都因人也加入了搜寻。但是,莫罗踪迹全无。 后来,莫罗讲述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当沙尘暴袭来时,我看不见其他所有人。但我一直没停下,因为我当时排在第七位,不想失去这个位置。天快黑时,我才发现我迷失了方向。” 莫罗就地扎营,休息了一夜,黎明时恢复搜寻,但发现周围环境完全陌生。但这时他并不惊慌,遵循比赛准则原地坐下等待救援。他看到一架救援直升机飞来,但飞机没有注意到他。 第二天,莫罗决定自行寻找出路,他有一个指南针和一张地图,但是没有任何参照物,辨不清方向。 莫罗发现了一座废弃的穆斯林神庙,尽管没有人,但神社提供了遮荫和其他资源。 图:莫罗发现的神庙 为了保持水分,莫罗舔掉了岩石上的晨露,并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水分并煮熟少量的食物。当食物吃完时,莫罗发现了很多栖息的蝙蝠,他设法抓到了几只,斩断脑袋喝血生吃。 图:北非蝙蝠 不久,又一架飞机在神庙上空飞过,莫罗试图透过点燃火堆并在沙子上写上“SOS”求援,但飞机仍没有发现他。莫罗陷入了绝望,他用小刀割腕自杀,但因为大量脱水,他的血液凝固了,无法流血。后来他解释道:“我是为了妻子,因为如果我在沙漠中死去,没人会找到我,我的妻子也不会得到警察的退休金。在义大利,如果有人失踪了,你必须等10年才能宣布死亡。如果我在这个穆斯林神殿中死了,他们会找到我的遗体,而我的妻子也会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