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日报网,有良知,有态度,有用,有趣,睿智理性华人必读
华人日报网-温哥华人的日报

Posts tagged with ‘监听’

  • huare你

    保甲“十户长”制度实施的前提和前景是这样的【华人日报原创】

    By in Editors Picks, 洞察.深思, 看.世界 / / 0 comments

    本网第一时间关注了那片土地上即将实施的向大秦和元朝以及日本学习的十户长制度。 其实十户长和保甲制度并不是现代社会创新,2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并且每个朝代都作为制度应用至今,详见前文 “学习大秦元朝先进经验十户长制度势在必行” 而且十户长(保甲)制度一直都存在,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比如户籍制度、暂住证制度、网格管理等都是保甲制度的升级和演化。其中网格化管理更是来源于的日本侵华期间的创造  其实最早推行“网格化管理”和“网格员”控制的在我看来可追溯到上世纪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时期,在我看来华北侵华日军对占领区的中国老百姓的统治就是最原始的“网格化管理”。当年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曾经活动着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敌后游击抗日武装,他们扒铁路、挖公路、爆破重要桥梁,不停地扰乱侵华日军的战略后方,破坏“以战养战”政策,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        为巩固战略后方,华北侵华日军组织了对冀中平原的数次“大扫荡”,围绕“扫荡”和“反扫荡”,日军和八路军在华北平原上进行过反复的拉锯战,日军一度将八路军主力赶进了太行山区。然后在冀中平原上挖起了深达数米的纵横交错的交通壕,从空中鸟瞰的话,日本人是将冀中大地分割成无数个大块大块的“网格”,在这些“网格”中日军又修盖了各种碉堡炮楼据点,据点里面分别驻进了日军和伪军,据点之间还通上了电话……于是最原始的“网格化”管理就形成了,这些“据点”的作用就类似互联网时代的“网格员”。各据点通过电话线与住在北平的侵华日军首脑冈村宁次相连……        小时候从收音机里听袁阔成老先生讲评书《敌后武工队》给我得出的最深刻印象便是活跃在“网格”之中抗日武工队员们的斗争故事。 保甲制度是有两个前提一个是 人口不流动,一个是连坐,联合起来才有威力。 人口不流动的原因是古代没有先进交通设备,普通百姓能出门几十里的人都很少,出门百里以外更是不多见。 而连坐历史也是悠久, 连坐(英语:Collective punishment),又称联坐、株连、株联、旁坐、缘坐等,最早是军事术语。系指一人犯错,集体受罚的刑罚制度。其概念为:将特定人数的团体或者家族视为同一人,因此连带受到处罚的其他人很可能本身并没有犯错。 与连坐相关的制度就是联保,指连带保证责任。 通常运用于军队。英国的十户联保(Frankpledge)、温彻斯特法(Statute of Winchester)等规定当中,都有类似的集体处罚规定。到了一战与二战,都有占领国对被占领地人民或战俘实施类似连坐的处罚规定,如纳粹德国之于犹太人、大日本帝国之于中国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于德意志人以及波兰人,美利坚合众国之于日本人,严重者甚至引发了大屠杀。 直至现代,由于连坐法律在太平时期会有侵犯人权的问题,多为战时军律。 北朝鲜在金日成的命令下,1970年代开始,对政治犯家人三代实行连坐法,以根绝他的血统。…